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7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见习记者谭思静)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后,未来如何进行防控?27日,根据昨日发布的《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的总体方案》有关要求,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5个细化文件,具体是: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疫情监测方案》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检测方案》《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防控指引》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个人防护指南》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防控培训方案》(以下统称“文件”)。文件提出,强化“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意识,加强个人防护。各地主要做好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防控工作。未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“愿检尽检”,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。疫情流行期间,核酸检测应以“单采单检”为主。各地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监测信息,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。对相关工作人员做到应训尽训、全员覆盖,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、明确到人。在个人防护方面,文件提出个人应提前接种疫苗,保持健康生活规律,居家定期开窗通风,做好居家卫生,科学佩戴口罩。对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日常防护以及感染者的科学防疫给出详尽建议。下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个人防护指南》全文:一、个人日常防疫行为准则1.提前接种疫苗,科学佩戴口罩,勤洗手,注意咳嗽礼仪,少聚集。2.保持规律作息、锻炼身体、多喝水、健康饮食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。3.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。做好居室日常卫生。4.出差或旅行前,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9732.html |